算上保险让我们掉下去的坑

作者:孙

毕业于中山大学统计系,国际金融规划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创毕成创始人。欲了解更多有关儿童保险、儿童金融业务、家庭保障、家庭理财规划等方面的实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孙——实理财”。

(教育问答)中产家庭:如何避开保险的大坑(干货避坑大招)

【/h/】最近看到一个八卦天后发布的广告文章“每年买保险可以交20万!如何详细买保险!救人!钱!”,有近10万的阅读量,而且好像有无数粉丝要掉坑了。乍一看好像是保险,但是价格被莆田黑诊所黑掉了。

近十年来,安全意识逐渐普及。遗憾的是,国内很多保险产品铺天盖地,除非你不买,否则大部分都会掉坑。此外,还有新媒体推波助澜,让跳坑更加欢快。

如果说“富人死于信托,中产死于银行融资,屌丝死于p2p”,作为精算师,我再补充一句:“全民死于保险融资”。

坑大不容易掉?还是人蠢到跳不进去?

【/h/】我讲几个坑的故事,朋友们自己思考判断。

1

第一个掉坑的故事发生在我很多粉丝朋友身上。

前几天,后台另一个粉丝问我:

“孙先生,我前几年买了一个保险产品,一年交几万。缴费三年,每三年可以退一笔钱,退休后每年可以拿一笔钱。另外还有分红,最高档次分红最终能收回的保障可以达到已交保费的五倍。你觉得这是好的保险产品吗?”

【/h/】自从我几年前开了公众账号,这样的问题每隔几天就会出现在后台,版本也差不多,比如回到老年,回到孩子每年上学的时候,回到孩子开始成人事业的时候,等等...关键词离不开“保本”和“回报”。

这种产品看起来很漂亮,其实是典型的保险一号坑-

高保费无保障低收益保本保息分红保险

这种分红保险是2008年股灾的产物。

【/h/】前一年是2007年股市最疯狂的一年,保险公司卖了很多投资连结保险。2008年,a股从6124点暴跌至1600点。这些与投资挂钩的风险也让被保险人损失的一塌糊涂,群众对保险公司的信心消失了。

【/h/】保险公司为了追求业绩,设计推出了这种分红保险,叫做“迎合市场”,真正击中了客户的软肋。

通过研究这类分红保险的几个特点,可以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一长串“保费高、无保障、收益低”这样的形容词:

【/h/】第一,对于中产家庭来说,每年几万元的保费绝对昂贵,占用大量财力,这就是高额保费;保险期跨越几十年。如果你想提前要回你的钱,你会损失很多本金!

【/h/】二、保费等于保额,完全没有保障;因为保费高,被保险人以为自己花了很多钱,有足够的保障,却不知道相反!

【/h/】第三,所谓的保单收益(包括分红和定息退款)实际上是在财务现金流分析工具中计算出来的,实际收益低于一年,属于低收益。

不要惊讶。我为公司做产品设计精算师的时候,参考的是当时的一年期固定利率。

【/h/】保险公司收到大量保费后,通过各种投资手段(如安抚万科)赚取了巨额利润,但这与投保人的半毛钱无关。

有人相信香港市场有同类分红保险,收入水平高于mainland China,认为在香港购买同类分红保险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这是错觉。

【/h/】香港的同类产品,只是因为金融管制比内地宽松,收入比国内产品高,还是出不去“高保费无保障”的怪圈,还是有中产家庭的鸡蛋。

【/h/】综上一句,这种分红保险占用大量财力,完全没有保障。也导致家庭形成一种误解,以为买了很多保险,有足够的保障。

【/h/】分红保险在市场上流行多年,确实是第一个害人的大坑。

这个坑有多大?有人估计有万亿。

2

【/h/】掉进坑里的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妈身上(没错,我又一次“出丑”了)。

几年前,我无意中发现我妈背着我在银行买了一个“保本保利理财产品”。

【/h/】拿回来一看,其实是万能保单。

【/h/】我当时哭笑不得,而且是小规模手术!就连受过一定教育的中产阶级也入了坑,更别说老年人了。

万能险这个名字真的很吸引人,也触动了翻译之光。英文原文是万能寿险,意思就是“万能”。

【/h/】可以随时提现,不会像分红保险一样遭受本金损失。如果买万能保险,可以买更高额度的保障,更灵活。

但是大量银行出售万能保险,这“绝对不可能”!

【/h/】公司支付的万能保险是前述“大坑”分红保险的升级版,将保险公司不透明的分红变成透明的公布利率,让你看得一清二楚。

【/h/】但是如果每个月把万能保险公布的利率全部拉平,你会发现货币基金的收益和同期差不多。(货币基金的收入水平如何,看各种“宝贝”就知道了)

【/h/】我在就业公司设计万能保险的时候,寻求的投资渠道是为外资银行做同业存款,即把收到的万能保险费存入银行,签订同业存款利率水平协议,扣除保险公司利润和账户管理费后,将剩余收益返还给客户。

【/h/】所以,支付万能保险不仅流动性大,而且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坑。

跌入以上两个坑的朋友,保单怎么办?理性冷静的思考和选择。

3

【/h/】前几天我们团队的一个同事吐槽说这两个月接到了三四个不同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营销电话,内容差不多,但是基本的说法是:【/h/】

“只要每个月存几百元,存入指定账户,10年后付清的钱全部返还,还可以享受10-20万元的意外保障(保障金额因公司而异,略有不同)。你只需要定期储蓄,就可以在不损失本金的情况下归还,还有意外保障。”

【/h/】同事毕竟对我们队里的安保比较熟悉,早就习惯了这种坑,就当没看见。

【/h/】返还型意外险要求被保险人每年赔付几千甚至接近一万元,但意外险的保额在储蓄10年后只有10-20万元。

什么概念?我举个例子:

在许多保险中,意外险的保险费率很低。如果买100万元保额的消费意外险,每年保费只会在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

【/h/】把返还型意外险的保费放在银行,从利率中抠出一部分,足够买10-20万的意外险。

【/h/】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是退货意外保护的精髓,但这次羊毛织成了毛衣(这件毛衣你可能还没穿)。

【/h/】总之,你还不如自己买个100万的消费意外险,每年把等于退意外险保费的钱存进银行,不比退意外险高,收益也高?

这种坑不大,但是密集轰炸也很烦。

4

这些是老坑。先说互联网时代的“新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关系和同情心在互联网上更容易频繁使用。不知道什么时候,朋友圈开始互助,众筹信息满天飞。

【/h/】知名在线保险互助平台,如“水滴互助、抗癌公社、E互助、人人互助”等。很多粉丝看到这种平台后问我:

【/h/】孙老师,我了解到网上一个互助平台最少要交1块钱,严重的话可以保底,最高10万。可以参与这个吗?

这种形式的互助真的不是什么新鲜事。

【/h/】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就有一个石匠之间的共同基金组织,向每个成员收取会员费,用于支付个人成员去世后的丧葬费,被业界视为保险的古老雏形。

【/h/】互助组织虽然筹集了资金,但是没有适当的监管,没有科学的风险控制,没有精算师,没有承销商。每个成员支付一些钱。如发生意外,互助组织将按约定金额支付部分赔偿金。

随着互助的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是不健康的人,越会参与这样的互助。脱离危险的概率越高,拿到钱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参加互助的出发点不是需要保险,而是对钱的贪欲,这严重违背了保险的本质。

最后,互助组织要想维持下去,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h/】真不明白互联网加互助组织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如果你想加入互助组织,你最好有一个平和的帮助别人的态度。如果你能得到帮助,那是一个惊喜。如果你得不到帮助,你应该献出你的爱。

【/h/】想解决家庭保障上的差距,不要靠“互助”的形式。拖延重大事件你会后悔的。

【/h/】除此之外,众筹一般是当事人病重后,家庭成员通过一些官方的众筹平台,向公众请求捐款的一种方式。

“同事生病了,我们去救他吧!”“孩子得了癌症,帮帮我们!”此类众筹信息,货代往往声称与帮工有一定利益关系,并背书信息的真实性。

【/h/】这种慈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旦信息的真实性通过社交工具传播,就很难验证,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无法预测募捐能否圆满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h/】事故发生后不急着走,为什么一开始不买足够的疾病防护,要等到出了问题才想起临时求助?

每个人都有责任。由于疾病是生活中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责任相当于一种保证。一个人一旦脱离危险,就会影响家庭财务,这是需要保护的根本原因。

看到朋友圈的救助众筹,往往来不及记住自己需要家庭保障。

5

每年都有大坑。客观上,我们不能指望它们自动消失。

【/h/】但至少我们每天都是受教育的,积极的,学习的,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为什么我们总是掉进坑里?

本质上,思维是有误区和盲点的。如果不改进纠正,只会反复掉坑。

我总结了一些最容易导致中产阶级掉坑的心态,分享给大家:

首先|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掉坑的第一个核心原因。

最常见的两种情况是保证的目的颠倒。比如买保险,首先要保本,保利,最后考虑是否真的有保障功能。

另一种是颠倒被保证对象的重要性和顺序。比如很多家庭想到买保险,首先是为了保护孩子,却忽略了家庭的支持。

【/h/】要摆脱本末倒置的心态,就要考虑整个家庭的安全需求(比如家庭支柱收入、整个家庭的医疗卫生费用等。),并防止母爱因父爱而严重泛滥,忽视家庭支柱是家庭财务的基石,孩子不是家庭财务的来源。

【/h/】一旦家庭支柱的收入中断但没有保障,那将是最终的灾难!

第二|我不想急着看病开药

【/h/】说起安全,大多数人的第一个问题是“哪个公司的产品好?”

【/h/】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产品上,不去想家庭需要什么样的保护,需要多少保护。说到从家庭经济诊断出发,我避而不谈。

【/h/】生病去看医生和不听医生诊断就催促医生开药有什么区别?

医生不经诊断直接开药。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给所有的疾病开药?

只关注药品广告,不管什么原因,不掉坑,谁掉坑?

第三|总是想要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政策

当家里很多经济需求凑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很迷茫。

【/h/】最典型的情况是当家庭赡养、子女教育基金、夫妻养老、老人医疗基金等需求存在时。

【/h/】很多人分不清应急顺序,被各种产品功能搞糊涂了。他们只是单纯的期望用一份保险解决所有问题,然后掉坑。

【/h/】其实相对于保障而言,其他目标固然重要,但都是延迟需求,只有保障需求最迫切。

记住——家庭的崩溃是瞬间的,而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后

【/h/】如果你能耐心看到这一点,恭喜你成功迈出打造家庭安全的第一步:绕坑。

【/h/】下一步就是开始思考如何建立家庭保障,计算家庭保障的需求。本文就不详细解释了。绝对是干货,绝对实用(笑)。

【/h/】作为精算师,我不仅“不认同”以前的行业,还“暴露家庭的丑陋”。所以硬码字,反复呼吁,只为没人掉坑。

标题:(教育问答)中产家庭:如何避开保险的大坑(干货避坑大招)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