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h/】最近一个同事跟我说她的烦恼。

她儿子很聪明,但是成绩总是不好,让她很头疼。

所以,她决定用“奖励”的方式给孩子们奖励。

有一天,她把儿子叫到身边,郑重地答应他:“如果你能考上班级前十,你妈妈会给你买一部手机。”

孩子一听,眼睛一亮,就开始努力了。那次考试,他真的冲进了前十,回家给妈妈报喜。

当妈妈很幸福。我觉得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悬赏之下,必有勇者。”。

于是她兑现了承诺,给孩子买了一部新手机。看着他开心的样子,她暗暗高兴,答应孩子:“如果你能继续保持好成绩,你妈妈会继续给你买好东西。”

这孩子真的不负众望,成绩很好。她笑着给他买了kindle,小数码相机和电脑一个接一个...

然而最近,她发现这个招数似乎不起作用。虽然一个孩子总能拥有最新的数码产品,但他看起来很冷漠,不再像最初那样快乐。

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了。他的成绩逐渐下滑,先是跌出前十,然后突然跌入第27名...

这种情况让妈妈们很担心。似乎再多的奖励和好的东西,也只是让他觉得无趣,再也提不起兴趣。

的确,孩子们喜欢奖品。大人愿意奖励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如果我们想要激励有效,我们就不能只关注颁奖。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02

【/h/】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里帕的奖励实验”。

一个叫Ripa的心理学家把一群热爱绘画的孩子召集起来,分成两组。

他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答应第一组的小朋友:“你画的好,我给你颁奖。”

热情地对第二组的孩子说:“我喜欢你的画,希望欣赏你的杰作。”

听完单词,两组孩子都开始愉快地画画。之后如拉帕承诺的,第一组的孩子领了奖,第二组的孩子得到了赏识和表扬。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三天后,第一组被奖励的孩子逐渐变得抑郁、懒惰、懒惰,不愿意再画画了。而第二组受到高度赞扬的孩子们还在欢欣鼓舞,挥舞着画笔,描绘着自己的作品。

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反复试验,结果都是一样的,一次又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这个观点:

【/h/】如果通过授奖的方式来鼓励孩子,确实可以强化孩子的情绪,让孩子重复一些积极的行为。然而,奖励不是一切。从长远来看,奖励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通俗地说,这个规律就是,如果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获得一定的物品,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这个人会觉得自己得到的快感越来越少。

正如德国经济学家格尔森所说:“如果同样的快乐重复出现,它带来的享受就会逐渐减少。”

所以,如果我们总是通过发放奖品来鼓励一个孩子,从长远来看,激励效果会越来越差,因为孩子总会有“审美疲劳”。

再好的东西,也会让他厌烦,厌烦。

但是,这个实验也向我们证明,如果我们想要激励孩子,可以通过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效果会是最持久的。

03

【/h/】人力资源管理中还有一个“双因素理论”,讲了一个类似的道理,可以启发我们教育孩子。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员工工作的因素有两种。

【/h/】有一种因素,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比如工资、福利、实物奖励。但是,这些因素,虽然能让员工不至于不开心,但并不能真正带来他们的积极性。

【/h/】另一类因素叫做“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让员工感到快乐的因素。只有满足了这些因素,员工才会感到身心愉悦,受到激励,积极参与工作。

这些因素包括:工作中的表现机会、工作带来的乐趣、工作中的成就感、对未来的期待等等。

父母管理孩子,道理其实和管理的原则是一样的。

【/h/】孩子学习好,我们给他钱,给他好东西,孩子自然不会不开心。但他并没有从中获得真正的满足,学习意识依然没有得到激发。

只有当我们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赞美他,欣赏他,让他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自我表达,从而获得一种快乐的成就感,对未来的憧憬,他才会真正觉得学习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情。

在海洋生物博物馆,饲养员用更机械的方式训练海豚:当海豚表现出色时,他们奖励一条小鱼吃。但是,训练孩子不能像训练海豚一样,只是简单粗暴地给好处,不考虑其他。

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虽然喜欢物质上的回报,但总有精神上的追求。物质满足只能带来短期刺激,难以维持。但是,精力充沛的精神可以持续很久,成为激励他学习的动力。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开心,当然可以适当的给他物质奖励。然而,为了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巨大的成绩,物质奖励需要与精神激励有效结合。

孩子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吃喝玩乐,得到好东西。其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他们的精神需求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当一个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他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就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我成长的欲望,都知道努力进步是好事,也都有表达的欲望。

如果他们得到关心、尊重和认可,他们会很乐意向父母展示自己有多积极。因此,我们只需要良好的引导和合理的激励。

【/h/】同时可以有物质鼓励,但不要太多,也不要太丰富。否则,一方面不会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另一方面,物质激励会让孩子胃口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满足。

【/h/】就像我同事的孩子,刚开始国产手机能让他开心,但是他会逐渐要求买国外大品牌的电子产品。父母觉得长此以往,负担不起,但是说出来的承诺,桥下之水,造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后来她真的给孩子买了,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并没有提高他的成绩。

(教育问答)父母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h/】物质奖励原本是一种激励,但如果使用过多,就会成为一种“交易”,效果堪忧。孩子太小,懂得不够就够了,他们的要求可能会被“激化”。所以奖励的时候一定要衡量父母,什么都要衡量。

希望你们的孩子能有一个物质丰富、精神丰富的童年,沐浴在爱与赞美之中,在学业上取得进步。

标题:(教育问答)父母该不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