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代的中国男女不懂得处理感情问题,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男人把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却无法应对自己的状态。如果父亲不在,孩子可能会有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单纯的认为是男人的问题,只会造成社会上男女之间的仇恨、孤立和怨恨,只会导致孩子和父亲之间更大的孤立。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陷入了缺乏父爱的时代

【/h/】俗话说“不教是父亲的错”,但这一次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在原始社会,爸爸会带着孩子出去打猎,孩子会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爸爸还没有成为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已经成为家庭关系中的影子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不在,对爸爸来说,一家人甚至成了旅馆。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北京一项针对3-6岁孩子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他们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对天津1054人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家庭中,父亲在子女教育上存在“空缺”,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解决问题上,父亲都没有给孩子提供太多的支持,说明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一位焦虑的母亲携手并进

中国家庭“祸不单行”的体现是,孩子有一个不在身边的父亲,上帝会给他一个焦虑的母亲。

【/h/】当丈夫主动或被动成为家庭中的隐形人,但现在婚姻的不稳定削弱了母亲对婚姻和丈夫的依赖,这种依赖发生了变化,于是母亲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丈夫继续被推出去。母亲认为安全感应该从孩子身上获得。毕竟是血缘关系,牢固最安全。于是妻子慢慢把自己的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拿走,放到孩子身上。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但是一个独自战斗的女人,必然会陷入孤独和不安全感,会不自觉地把家变成自己痛苦的职场,用令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包裹着孩子,造成孩子和母亲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们更多地生活在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里。夫妻感情、亲子关系、子女教育等问题开始碰撞。

离家出走的孩子

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夫妻的问题一样多。

【/h/】与家庭疏远的丈夫是不能回家的男人。一个不能回家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问题,其实是夫妻感情问题。

但是母亲的焦虑和需要,本该由丈夫来承担,却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抑郁,挣扎,暴虐,伪装成各种情绪中的困兽。

成为母亲“代夫”的孩子会过早承担起成年人的角色,家里会有小大人。他们心中还没有长大的部分,被紧紧包裹,在其他身心疾病中表达;或者孩子会“永远做个好妈妈”,进入拒绝长大和高度依赖的状态,无法探索和融入社会。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但是当孩子开始失控的时候,“失踪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会让家庭系统再次达到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为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盖很多问题,让婚姻活下去。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充满活力、灵活、有生命力的婚姻。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家庭问题:问题出现时,夫妻之间没有办法健康的沟通和发展。

男人通过工作来避免问题,女人通过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封面将填补夫妻之间的空白。似乎男人变成了工作狂,而母亲则沉迷于对孩子的爱。两人都以一种正义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和孩子谈事情,因为和孩子谈事情更冠冕堂皇——孩子更脆弱,你可以不理我,但不能不理孩子。但其实大家最受不了的是被别人忽视和鄙视。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最大的危机是夫妻作为父母的分工合作体系的崩溃

【/h/】从女性的角度,很容易认为男性连基本的责任感都没有,所以直接把男性贬低成动物。因为男人没有责任,父亲的角色缺失,孩子得不到照顾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妈妈抱怨:你们男人知道我有多努力吗?男人也会说:我努力养家!双方都抱怨对方无法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所以更加不愿意理解对方,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让大家更平和的看待问题,不要简单的否定和批判,批判只能带回来,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也会当面抵制。

那么,我们理性的思考一下:为什么男人不能扮演父亲的角色?仅仅是因为男人工作太忙吗?

当然不是。

①应试教育或工业城市化的问题

在农业文明中,孩子有很多生存技能需要从父亲那里传承下来。比如木匠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必须服从家长式的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在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孩子不再需要和父亲一起学习,可以到处获取知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h/】另外,应试教育使父亲和孩子在幼年和未成年之前无法相互沟通。孩子只是整天学习,妈妈照顾日常生活。还有,在中国,夫妻关系是西方国家的第一关系,所以夫妻对于孩子的距离是相等的。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的第一种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二种关系是夫妻关系。在亲子关系中,很明显母亲离孩子更近,已经摇摇欲坠的亲子关系再次被挤压。父亲退得更远了。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②传统观念导致男人远离自己的孩子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父亲本身并不是重要角色,而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男人是外面的主人,女人是家庭。宗法也是中国的传统。家长制是父子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与血缘亲情有关,还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父子关系,即上下级关系。想死就得死,想儿子死就得死。你父亲会不自觉地提醒自己“保持威严”“不要和孩子靠得太近”,这是一个无法克服的落差。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③男人害怕做父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男人长大了,一定要期待一个重要的机会,那就是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这种依恋对他来说是痛苦和焦虑的。所以男人对孩子的出生和到来总是下意识的“悲喜交加”。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就会出现,他会害怕妻子生完孩子后面临分离。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h/】对男人影响比较大的是情感,因为妻子的情感必须转移到孩子身上,所以丈夫会觉得被忽视,这和他童年与母亲分离的痛苦有关,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无法成长的孩子,早期的创伤、痛苦和恐惧让他常常在一个成年人的角色和一个孩子的角色之间转换。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人是一种矛盾的动物。他渴望爱情,女人给他独一无二的专属;他害怕了,得到了太多的爱,被束缚了,失去了自由。他想让孩子继承血脉,但又怕孩子出生就失去他的爱。

系统地看待问题,为中国家庭找到出路

这几代的中国男女不懂得处理感情问题,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男人把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却无法应对自己的状态。如果父亲不在,孩子可能会有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单纯的认为是男人的问题,只会造成社会上男女之间的仇恨、孤立和怨恨,只会导致孩子和父亲之间更大的孤立。

(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女性需要在家庭之外发展自己作为人的生活。妇女节空很大。如果她只把自己定位为家庭主妇,那就是在浪费生命。

如果一个男人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他就无法面对一个核心主题,那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感情,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如何挑战一个女人而不是像一个躲避母亲的小男孩一样生活。

父母男女都要想好该怎么做,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和家庭恢复一些乐趣与和谐。

标题:(教育问答)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