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你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你做过死亡教育吗?

死亡教育已经缺席了

死亡在我国一直是禁忌。白说:“当中国人谈论死亡时,他们只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我觉得,90%的父母都没有认真跟孩子谈过死亡。

我有一个朋友来自南方的一个城市。她说,从小到大,她的家人和邻居都被禁止谈论死亡。在她印象中,死亡是不吉利的,黑暗的,甚至是可怕的。如果有人死在殡仪馆,一般人会一路避开,以免倒霉。以至于她不敢靠近祭祀祖先的祠堂。即使有亲戚陪伴,也还是怕神社。我问妈妈组的人,你们小时候父母有没有告诉过你们什么是死亡?一位母亲说,她小时候有个阿姨去世了。她问她妈妈她姑姑怎么了。妈妈告诉她,她姑姑睡着了。从此她以为睡着就死了,每天都不敢睡觉。早上醒来,她庆幸自己没死。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看到这样的故事是不是有点搞笑?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两件。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亡是一个禁忌词,甚至制造死亡鬼神。人们永远不会正面或严肃地谈论它,更不会正确地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

【/h/】死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在国外,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与中国截然不同。

这是作家张立君的一段经历。张立君住在一个美丽的德国小镇,在离他住的酒店不到1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墓地!同事很生气,觉得被安排住在这里是歧视。后来发现她住的小旅馆里全是德国土著,德国人的墓地大多建在城镇的“黄金地段”。他们不怕“鬼”,愿意与死者朝夕相处。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h/】那里的墓地和中国阴郁孤独的墓地很不一样。在德国的墓地里,到处都是鲜花,又高又壮的苹果树果实累累;树下有原木长椅,长椅边上微弱的灯光是一年四季来这里游玩的人做的可爱的“铜锈”。只有对同类情有独钟的人,才会把墓地当成一个游不厌的花园。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外国人对待死亡如此冷静的原因是我想受益于他们从小给孩子的死亡教育。在国外,死亡教育已经发展成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个学科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逐渐开放。在纽约的一所幼儿园,如果班上养的金鱼死了,幼儿园老师会召集孩子们为金鱼举行葬礼。追悼会上,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讨论死亡,分享他们的情绪和感受,回答他们的问题。最后,把金鱼埋在一起,认真的和金鱼告别。老师还会让孩子做画册纪念金鱼,把孩子想对金鱼说的话写进去,给他们一个珍惜思想的地方。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h/】不仅幼儿园,小学都会专门安排死亡教育班——让家长陪孩子去殡仪馆体验死亡。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是绝对忌讳的。但是在美国,不仅父母去殡仪馆,还让父母自愿躺在棺材里,在同学的警惕目光下体验死亡的感觉。

【/h/】在德国、英国的小学里,殡仪员或护士教人们死亡时会发生什么,并要求学生模拟如何处理父母死于车祸等情况。这种死亡类在欧美很常见,但在中国几乎为零,以至于在死亡面前,丧反应过度。

我的一个员工曾经和我分享过他的经历。大二上学期,父亲在大年三十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那天晚上他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头顶有根管子,我不能动,不能说话,眼睛只能微微睁开。那年新年是他一生中最难过的一年。他必须照顾垂死的父亲,安慰悲伤甚至绝望的母亲。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h/】由于当地医院医术有限,父亲每天躺在icu无法得到进一步治疗,手脚逐渐僵硬。他有过几次高颅内压抢救。他从亲戚那里了解到,邻省的一家脑科医院医术不错,于是决定转院给父亲。医生告诉他,如果他后来转院,他父亲可能会永远躺在那里。他说这是他和死亡最亲密的接触。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h/】父亲在脑科医院接受专业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但这件事的影响是,那年春天,他每天晚上都会做关于父亲去世的噩梦,从噩梦中哭醒。他想知道他父亲最近的情况,但他不敢打电话回家。他回家后不敢呆在父亲的事故室。他一度无法接受父亲的病,偶尔还会梦到父亲。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h/】一个人死了,身边的亲朋好友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叫丧反应。哀悼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根据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哀悼反应的持续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人时间短,有的人时间长,最严重的丧反应一般持续两个月左右。没有关于死亡的适当教育,他很难长期摆脱这件事。如果你从来没有认真跟孩子谈过死亡,如果你遇到亲人或者宠物的死亡,你的孩子可能和他一样无法忍受,甚至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只有正确认识和面对死亡,知道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真正体验死亡,才能理解生命赋予的意义,懂得面对死亡时如何面对、处理和调整情绪,才能懂得尊重生命,珍惜身边的人或事。

我们都缺乏给孩子上死亡课的机会。

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

很多父母避免甚至避免和孩子谈论死亡。他们不能和孩子谈论亲人去世的事情,在孩子面前故意隐藏自己的感情。你有没有这样向孩子解释过亲人的离开?

他睡着了。

他离开了。

他去了天堂。

他去旅行了。

......

【/h/】今天之后,当我们向孩子描述“死亡”时,请不要用晦涩的隐喻向孩子解释,这样不仅解释不清楚,还会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更多的困惑和幻想。

他为什么睡着了又醒了?睡着了会死吗?

他离开时会回来的。他离开后会去哪里?

天堂在哪里,快乐还是痛苦?孩子想上天堂怎么办?

没有说再见,孩子不知道亲人为什么要走,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对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影响并不比说“我不要你”小。

让孩子说说死亡和濒死。坦率地谈论垂死的人,鼓励孩子去看望垂死的人,给他们临终关怀。

【/h/】如果亲人去世,作为父母,不要掩饰自己的悲伤,让他们看到难过也没关系。

【/h/】当孩子面临暴力致死时,尽量引导孩子讨论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引导孩子找到身边的亲人朋友一直倾诉,写日记表达自己的痛苦。

让孩子参与善后工作。比如宠物在家中死亡,让孩子参与策划合适的仪式和葬礼,让孩子讨论对死亡的看法,鼓励孩子表达与宠物共度时光的感受,感谢宠物带来的快乐,一起埋葬宠物,或者制作纪念相册纪念宠物。

不同阶段的死亡教育

不要指望孩子马上就能理解死亡。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对死亡的理解也不同。

【/h/】3岁以下儿童普遍存在分离焦虑,很难理解分离和死亡的区别。不要告诉孩子亲人走了,要用更具象的东西来描述死亡。比如他死了,不能呼吸,不能吃饭,不能走路,不能笑等。有一些基本生活需求的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死亡。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h/】孩子长大后,会对死亡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深入解释死亡。

3-5岁的孩子可能会认为死亡是短暂的,就像机动奥特曼机器人死于电,充电后又活了过来。这时,简单而真诚地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不可逆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安抚情绪。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绘本、漫画和电影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

比如《爷爷变成鬼》。它讲述了一个男孩埃斯彭的故事。他最喜欢的爷爷去世了,他感到很难过。有一天晚上爷爷回来当鬼,天天和阿斯彭玩。Espen有一本关于鬼的书,里面说如果一个人死了忘了做一件事,他就会变成鬼。所以埃斯彭和他一起想。他们回忆起许多快乐的往事。最后爷爷想起来了:“我忘了和你说再见了!”爷爷和Espen都哭了。互相道别后,爷爷离开了。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这本绘本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理解死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死亡是一种告别,教会孩子对待死亡的态度。

另一个例子是动画电影《梦之旅》(原名“coco”),它是由前一段时间炙手可热的Pieske制作的。这也是一部关于死亡教育的非常好的电影。死亡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很容易以一种愉悦的节奏告诉孩子,很多孩子懂了,哭了。

电影COCO告诉我们,人会死三次:第一次你停止呼吸;第二次是取消你的id;第三次,没人记得你。影片的亮线是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为了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与亡灵世界里孤独的音乐人埃克托一起经历的一段奇妙的旅程。暗线是米格的曾祖母coco,一个原谅父亲一生的90岁老人,思念父亲,等待父亲回家,渐渐忘记了父亲。最后,他的曾孙米格的“回忆者 我”唤起了他对父亲的记忆,埃克托也存在于亡灵世界。整个过程贯穿着亲情和亲情,感动而温暖。推荐!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5-9岁的孩子已经明白,死亡是他们生命的终结,所以他们需要被安慰,需要被鼓励去寻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来宣泄情绪,需要参与外界的活动,需要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

9岁以上的孩子基本可以正视死亡。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父母可以解释人类的出生、死亡和疾病的规律,告诉孩子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也可以通过捐献器官让其他生命延续,死亡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告诉孩子,生活是美好的,应该珍惜和享受。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妈妈,你会死吗?

我想很多孩子都问过父母这句话。当孩子知道父母会老死,会很难过,甚至会哭。就像“爸爸在哪?”当杰斯珀听到有人告诉他爸爸会变老时,他拒绝了。

父母老了也会死。这样告诉他可能更好:告诉孩子,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但一定要告诉孩子,他的母亲离死亡很远,会活很久,直到他长大,结婚,变老。如果孩子担心没人照顾,就告诉孩子身边会有很多亲人爱他照顾他,永远爱他。

(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儿童教育家Rovers曾在《与儿童谈论死亡》中说:“如果一个孩子能在公开谈论死亡的环境中成长,那么他对死亡会有更好的理解,不会太害怕。”这就是为什么要给孩子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更高的意义在于,死亡教育也是一种生命教育,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标题:(教育问答)“妈妈,你会死吗?”家长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很重要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