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以爱孩子为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当成弱者,很容易扼杀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行动能力。

孩子之所以在言行上模仿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自己的存在,试图把权力拿到父母手里。孩子们获得父母关爱的方式深深影响了他们性格的培养。

有些孩子听父母的话,用聪明的行为得到父母的照顾;有些孩子故意暴露自己的无能,试图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些孩子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强调自己的存在,得到父母的照顾。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就像阿德勒说的:孩子所有的不正当行为都只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前不会放弃。

(教育问答)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

也有很多孩子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言行,证明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模仿父母的言行还有一个潜在的目的,就是渴望把权力掌握在父母手中。因为在孩子眼里,威严的父亲和坚强的母亲都是家族权力的象征,模仿他们的言行意味着他们也可能拥有这样的权力。

(教育问答)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

【/h/】孩子会通过不断的表达和模仿(好的或者不好的),突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通过父母的反应,找到父母关注自己的方式,一直用到成年,逐渐形成孩子的性格。

孩子通常会尽力回应父母的期望,因为他们认为违背父母的期望,自己的命运就会被抛弃。

“你真聪明!”当孩子听到父母这样夸奖自己的时候,为了回应父母的期望,会不断督促自己“要很聪明”,甚至会要求自己加倍努力“耍聪明”,回应父母给自己贴的标签。“听话的孩子”、“负责任的孩子”、“害羞的孩子”等标签也是如此。

(教育问答)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

孩子尽量回应父母贴的标签,因为他们认为一旦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有可能被父母抛弃、嫌弃。另外,当父母对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会更积极地回应父母的期望。

【/h/】然而,阿德勒认为,一旦孩子不想承担任何责任,不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他的行为就会不负责任。在这方面,父母会有被背叛的感觉,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承载父母的期望。

(教育问答)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

父母不应该让自己的期望和标签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而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父母的影响是什么?接受父母的想法还是把他们当成反面教材,就看你自己了。

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孩子小的时候,往往会把身边的人和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作为模仿对象,通常是父母。

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是家庭。在家庭中,孩子与母亲的接触和母子关系的发展趋势构成了孩子与他人关系发展的基础。如果母亲对孩子采取积极的合作态度,孩子倾向于与他人合作;如果母亲采取消极的态度,孩子很容易拒绝别人的接近。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深刻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与人相处的模式。

(教育问答)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

但是,阿德勒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对于父母的行为,孩子可以选择接受自己认同的,而不是按顺序接受一切。

【/h/】忏悔只会让孩子失去勇气,受到伤害,可能会有暂时的效果,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一意孤行,成为养成坏习惯的最佳训练方式。

孩子对身边的一切都很好奇,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父母训斥他们——“不!你不能这样”,这可能会暂时迫使孩子停止行动;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父母的威胁——“你再这样就没饭吃了”,可能会暂时让孩子听自己的意愿。

(教育问答)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

但是“申斥”、“威胁”、“惩罚”只能达到暂时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带走孩子挑战困难的活力,让他们要么消沉,要么走自己的路,不管不顾。

阿德勒认为,一味的责骂和威胁很容易让孩子失去信心和勇气,产生“是我的错”、“我犯了错”、“我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等负面情绪,他们一心想逃避问题,做出更多不正当的行为。同时,“申斥”、“威胁”、“惩罚”会让孩子心生怨恨,难以沟通,甚至行为武断。

(教育问答)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

【/h/】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不要以“训斥”和“惩罚”为根本,而应从理解孩子入手,以平等的眼光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

教育孩子就像随时踩刹车。除非必要,千万不要贸然踩他们,否则可能会毁了孩子之前的努力。从侧面守护比过度干涉对孩子更有帮助。

孩子想象力丰富,总是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身边的一切。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了解这个世界,去学习如何生活和生存。但是,父母习惯性地认为孩子“年幼无知”,“这些做起来太危险”。他们向孩子详细询问一切,拒绝让孩子做任何事。“你应该做这个,而不是那个”或者“这个不行,那个行”。

(教育问答)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

【/h/】以爱孩子为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当成弱者,很容易扼杀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行动能力。

【/h/】所以,教育孩子,家长只需要看管好孩子,主动与孩子亲密沟通,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自立能力,与社会和谐相处。

标题:(教育问答)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