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出身家庭”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而不是被用作批评和怨恨

【/h/】最近几天在后台收到几个读者的消息,心情很沉重。

因为他们都把自己目前不尽人意的生活条件归咎于自己出身贫寒。

其中一个说:

“因为爸爸脾气太暴躁,我现在也很暴躁。我老公老是说这个,怪我不够温柔,控制不了我的情绪。”

【/h/】她老公怪他不温柔,她怪她爸爸脾气太暴躁。这是她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解释。

这个看起来很有逻辑,但是这个解释对她的生活有帮助吗?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他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四岁丧父,几年后与母亲复婚。

本来以为有了新爸爸会有新的避风港,结果发现继父家已经有了几个孩子。

父亲加入这个大家庭的时候,顶多给家里增加一个后备劳动力。

父亲没有童年。

他只学了三个月,十岁之前跟着爷爷去种地。

爷爷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他和父亲没有感情交流,只有如何工作的技巧。

【/h/】另外就是爷爷脾气暴躁。

【/h/】父亲工作松懈,马上就会听到爷爷在田里的大吼,甚至邻居都说“狮子又在吼叫了”。

爷爷,另一个跟军规一样严格,有早起的规矩。

【/h/】父亲一辈子不睡懒觉,是爷爷管教严格的结果。

据说爷爷会马上拿起棍子大喊“你再不起来,我就打断你的腿”。

【/h/】我爸立马抓起衣服,起身。

【/h/】爷爷长大后参军,然后分配到外地工作,但受爷爷影响脾气暴躁的他陪伴了一辈子。

【/h/】后来父亲对我们的态度完全按照爷爷的管教。

要求我们早起,守时,努力工作,不然会像爷爷一样狮子吼。

到我这已经是第三代了。现在不睡懒觉,也不能容忍孩子睡懒觉。

【/h/】有一天,我看到儿子八点睡了还不肯起床,马上大喊大叫,威胁说:“你再不起来,我就打你屁股!”

孩子被我大声的威胁吓哭了,然后我意识到我是在抄袭我爷爷和爸爸的教子模式。

我开始反思这一点,试图纠正自己这部分的情绪。早上在家放舒缓的音乐,起床前打坐,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轻松的早晨。

父亲活到80岁,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不公,也没有抱怨过爷爷太冷太严。相反,他称赞爷爷的努力和善良。

【/h/】我也受到了它的影响,我没有觉得偶尔的急躁是毁掉我一生的枷锁和毒药。

在过去的时代,教育与严格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大多追求严师出高徒,孝子出棒子。

我们的父母都是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长大的。在过去,薛先生可以对学生的手掌进行鞭笞,父母可以通过专家来管理孩子的不当言行。

当时我们更注重生存而不是健康,没有人认为需要纠正。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开放和西方文化的引入,每个人对空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渴望都很强烈。

我们知道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我们也知道世界上有一门新学科叫心理学。

【/h/】在心理学中,最常见的就是把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状态与她的出身家庭联系起来。

【/h/】很多人似乎找到了自己不幸的来源,然后拼命的砸碎了这个来源,心中露出了狡黠的神色。“爸爸妈妈,你们伤害了我,你们要对我的生命负责!”

【/h/】这种拿出身家庭当子弹报复的行为,真的是对自己的生命极度不负责任。

心理学引入“出身家庭”这个词,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而不是为了批评和怨恨。

02

怨恨的父母无法治愈伤口

【/h/】心理分析的鼻祖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童年经历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他过去的经历中找到,尤其是在他的童年经历中,即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其原因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环境和教育因素。

弗洛伊德关于早期经验重要性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儿童生理需求的满足和挫折上,而这些需求的适当满足会促进人格的顺利发展,而过度的放任和挫折会使儿童固定在某一阶段,造成人格损伤。

这个理论无懈可击。在心理学起源以来的岁月里,即使有很多流派,也没有心理学家会否认童年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在我们过去的文化中,几乎没有一个家庭受过这样的思想洗礼,所以很多抱怨父母不够优秀的孩子,无法理解父母所经历的家庭模式,以及自己的父母给他们留下了什么不好的印记和问题。

有些家庭有代代相传的家庭问题,比如暴力、冷漠、品行不良等等。

【/h/】代代相传,你很难追溯源头,也很难找出到底是哪些父母从根本原因而来。就算追溯到过去,人做了很久的事,也不能带人出来问责。

有成千上万个家族,成千上万种模式,而这些模式就像家族基因一样,不断被复制和继承。

所以,即使我们的记忆中有童年的创伤经历,也不能直接责怪父母,因为这很可能是我们的祖先,或者更高级的祖先所遗传的伤害。

03

没有绝对的好时机

没有绝对好的教育方式

【/h/】80年代以前,因为家里孩子多,成年人忙于谋生,大部分孩子处于放养状态。

【/h/】除了父母言行的影响,就是暴力的惩罚,没有真正的教育。

实行计划生育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地位空遭到了反击。

在家庭中,父母和祖父母共同照顾他们。每天都愿意关注孩子,生怕忽略了孩子,却养了一批巨婴大人。

但是,这两种模式,如果从心理学上分析,对孩子是不利的。

【/h/】前者对孩子的忽视可能导致内心的爱缺失,后者对孩子的过度保护阻碍了他向独立人格的健康发展。

【/h/】现在进入第三种家庭模式。国家开放了二孩政策,很多家庭开始了多孩家庭模式。而且西方文化的涌入,让更多的父母吸收了新的育儿知识,育儿也从胎教开始进入科学模式。

然而,这并没有孵化出更完美的家庭和孩子。

相反,由于应试教育的空前置压力,造成了很多家庭矛盾和更多的心理问题。

【/h/】由此得出结论,没有绝对好的时代,也没有绝对好的教育方法。

【/h/】我背景的另一位读者J,父母都是老师,温柔善良,尊重她和她哥哥。

但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也让J有了她不为人知的自卑。

【/h/】原因是J的父母喜欢音乐,J的弟弟也很喜欢,但是J不喜欢。另外,她唱歌会走调。

【/h/】有一次父亲在学校召集了一个唱歌小组,J被父亲叫过去训练,但是J的心不在焉状态第一次吸引了父亲严厉的训斥:你这么粗心以后能干什么!

学生们齐刷刷地看着她,这让她感到羞愧。

父亲没有注意到这个批评对女儿的影响,但是J压力很大。从那以后,她开始分心学习,总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再次被父亲批评。

【/h/】十几年的温柔教养,抵挡不住父亲一句严厉批评的影响,证明教育是一项无比复杂的工程,因为人心是那么的捉摸不透,那么的投机。

著名钢琴家郎朗,为了实现父亲的音乐梦想,从小就被迫刻苦练琴,根本没有时间玩游戏和玩耍。

他9岁随父亲来到北京,打算在北京扎根发展音乐事业。然而事与愿违,他在拜访第一位老师时遭到了严厉的拒绝。

郎朗的父亲把自己的挫败感发泄在郎朗身上。他扔给郎阿郎一瓶药(能杀死他):要么你吃这些药,要么你更努力地练琴。

郎朗当时惊呆了,但后来他毅然推开父亲的药,愤怒地说:我为什么要吃这些药?

然后父子俩又在北京开始了他们的音乐学习。

【/h/】你很难判断郎朗父亲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但郎朗靠自己的固执和努力,成就了比父亲更精彩的人生。

出身世家固然重要,但真正好的出身世家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回答。

04

决定我们生活的方向

不是出身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h/】我有个学心理学的朋友,说我既然接触了心理学,就不知道怎么养孩子。

【/h/】他的苦恼,正是因为过于关注出身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所以他害怕哪些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创伤,哪些行为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他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h/】我和她讨论的结果是,她心里有两个出身的家庭,一个是为了她和她的父母,一个是为了她自己。

【/h/】他们经常在身体里打架,让她不知所措。

【/h/】她不接受过去的出身家庭,强烈的想要挣脱,反而强化了心中那部分记忆。

【/h/】以后如果想重建一个全新的亲子关系模型,就做不到了。

【/h/】后来,她通过一些特殊的心理治疗手段(空椅手法)告别了过去一段不愉快的记忆,安抚了当时受伤的自己,然后她获得了自由,专注于当下的生活。

许多人生活在对过去的仇恨中。仇恨太多,爱就进不去,没有爱滋养的人生,要么枯萎,要么灭亡。

想要生活重获力量,首先要放下仇恨。心中没有仇恨,才是治愈的开始。

有些哲学家认为,童年在我们生命的开始就决定了生活的质量,但成长是我们一生都要完成的事情。

有些人会停留在童年,一直纠结于对父母的怨恨,拒绝改变,拒绝成长,而另一些人,为了追求充实幸福的生活,挣扎着从童年的茧中挣脱出来,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美好的生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这是一个方向,不是目的。

换句话说,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突破和成长的过程。童年不是人生的枷锁和终点,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出身的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尽力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无毒无害的起源家庭,但不需要用上一代的问题作为拒绝成长的借口。

标题:(教育问答)对不起,从来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