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带孩子坐飞机,四个人买了三张票,家长盖着没票的孩子溜进机场。登机后,因为空姐姐发现孩子不买票的行为,本可以准时起飞的飞机不得不让所有乘客下飞机并再次接受安检,结果延误了5个小时。

这是昨天的热搜新闻,评论中充满了嘲讽和指责。

同机好友发的朋友圈

【/h/】民航局今早回应称,家长误以为1.2米以下儿童无需购票,不存在故意逃票行为,不构成犯罪。

【/h/】面对这场闹剧,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个被父母“包庇”逃票的4岁小孩。

一个4岁的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抬出,被贴上逃票者的标签,被全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或者被匆匆忙忙的人大声训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无法想象这件事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心理阴影。

儿童逃票在中国并不少见。

【/h/】我见过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票测身高的时候小声叫孩子“弯腰”“屈膝”;

【/h/】过地铁检票口,将孩子稳稳的抱在面前,快速通过;

【/h/】或者火车检票员来了,赶紧把孩子藏在马桶里,座椅下面;

【/h/】甚至还有家长假装不认识孩子来逃票,冷眼看着他们接受检票员的提问...

看着孩子不情愿的表情,听着父母不耐烦的催促“快点,低头”,心里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他们在课堂上被教导“诚实守信”,同时在父母的带领下逃票逃脱。

【/h/】父母占小便宜,但孩子内心价值观的冲突和扭曲造成的损失如何计算?

余洪敏说过,挑剔、贪便宜的家庭离不开心胸开阔的孩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h/】武昌魏女士平时喜欢贪小便宜。她经常把公司的饮料、水果、文具带回家,经常向家人炫耀今天带回来的东西。没想到6岁的女儿会把这些话记在心里。有一次,在她的公司,我女儿直接从同事的桌子上拿走了那100块钱。

【/h/】面对魏女士的提问,女儿理直气壮地说:“妈妈,你办公室里不能带东西吗?”

社会学家班杜拉指出,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行为的结果来决定自己未来的行为偏差。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经常利用孩子,并以此为荣,孩子就会把这种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所以,父母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h/】不要因为那点小便宜,让孩子丢了大局。

贫穷是会传染的。

一个总是哭穷的家庭很容易毁了孩子。它就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慢性毒药,总是给孩子洗脑,最终让他们无处可逃。

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差,却特别喜欢对孩子哭穷。他们常说的是:“家里没钱,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挣钱”,“你知道我们挣钱有多辛苦,你得省一点”,“别跟别人比,他们家什么条件都比不上我们。”

这些话无形中给孩子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我穷,我比不上别人,我输不起。

【/h/】有读者告诉我,她从小父母灌输给她的金钱观念是,除了吃饭穿暖,一系列的开销都是不必要的。

所以,她不敢说她想玩的玩具,想买的东西,她应得的幸福。

当时她的同桌有一个自动文具盒,她特别羡慕。但是不敢碰,也不敢找同桌借看。因为她怕自己丢不起。

【/h/】初中毕业,同学约好一起出去玩,她一次次犹豫要不要和父母谈谈。

我妈听说她要出去玩,当着所有亲戚的面骂她,说她在浪费钱。之后她从口袋里拿出20块钱,说:“我只能花15块钱。把剩下的钱给我。你今天把买肉的钱都花光了。”

她非常担心,除了两美元的公共汽车费,她一分钱也不会花。而且我再也不想和同学出去玩了。

【/h/】花钱就有罪恶感,这是父母哭穷最常见的感觉。

在贫困中长大的孩子害怕吃好的食物和穿好的衣服。看到贵的东西,下意识的告诉自己不喜欢,选择便宜的。甚至看电影都觉得奢侈,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

我有一个同学在家里卖早餐。她的父母经常对她说:“我们站半个小时才挣几块钱。”所以每花一美元,她就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父母要在寒风中站半个小时。

她总是跟我说,每次她买稍微贵一点的东西,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忐忑不安。当你接触到消费水平较高的人时,你会觉得自己和他们不是一个人,不敢和他们说话。

【/h/】还有,去商场,不敢试衣服,不敢试口红。只有逛廉价店,才能有安全感;同事聊天的品牌名称都没听过,看不懂,不敢说话。

不愿旅行,从不坐飞机;和别人聊天没有话题,不会说话。

渐渐地,她的朋友越来越少,知识越来越浅薄,内心越来越自卑。

穷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穷。

【/h/】真正的贫穷是让孩子知道,想要得到就要付出,即使生活不富裕也不要失去勇气;而不是和孩子一起哭,让他过早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辛酸,扼杀他对金钱的情感和欲望。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在一个故事中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一个“穷人”,那么她一生都将是一个“穷人”。

这里的贫穷不仅指物质匮乏,还指生活中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鹦鹉螺公司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贫穷像疾病》的文章来分析贫穷心理。

作者库珀今年40岁,年薪70多万美元。他曾是一家投资银行的经理和杜鲁门国家安全计划的成员。

表面上看,他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不为人知的是,他总是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他经常自我质疑,充满焦虑,害怕生孩子,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没有攒够钱。

他在文章中指出,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会对生活中的困难反应过度,无法考虑长远规划,特别容易关注短期的事情。

【/h/】《今日美国心理学》的一篇文章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一个穷孩子很难翻身。

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失去“轻松感”,因为他们不仅缺钱,而且缺乏家人的认可和支持。

在压力大的环境下,无论做什么都怕犯错,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们总是认为失去是无法挽回的。

【/h/】记住,在《以人的名义》中,项目负责人赵贪污了一整堵墙的钱,但他不敢花任何钱。腐败的事实被揭露后,他只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怕穷!

【/h/】哭穷长大的孩子,心里总是有一种稀缺感,心理学上称之为“稀缺心态”,即“越缺越在乎”。

如果从小就灌输“缺钱”的观念,孩子很可能会形成强烈的“拜金主义”,真心觉得钱是好东西,特别渴望赚钱,特别不愿意花钱,从而严重影响认知判断能力。

贫穷最糟糕的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陷入贫穷的思维方式。

知乎有个很热的问题。提问者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她说大学期间她很努力,熬夜到看书晕倒。一切主要是为了省钱。为了挣钱,她去酒店当服务员。而她的舍友,似乎什么都不付,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h/】她在餐厅给人端茶倒水只为了赚70块钱的时候,室友正在和男朋友拍法式晚餐的照片。

【/h/】她问:为什么女生差别这么大?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赞数最高的答案。问题的答案@曾佳列举了几个对女生的误解:

1。总觉得自己做对了,比如存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事情是对的,在什么情况下是对的。

2。我以为只要我努力,我一定会立刻改变我的生活。

3,无意义的自怜感。

4。羡慕别人得到的比自己多,却只是觉得不公平,不考虑内在原因。

这些思维方式对于从小就被教育哭穷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

知乎里提问的女生看到的都是钱带来的差异。她羡慕室友的生活,但她只是表面上喝醉了。

【/h/】成年人以为靠哭穷过日子不容易,却忘了一旦贫穷的种子种在心里,人就会对金钱变得非常敏感,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贫富差距,陷入金钱困境,变得自卑、小气、抑郁。

【/h/】不良的思维就像遗产,不管孩子愿不愿意继承,都会铭刻在孩子的生命里。

【/h/】我穷了一段时间,心穷了三代。

标题:(教育问答)掩护孩子逃票的家长:如何用几百块毁掉一个孩子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