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伊藤·托诺在《史圣: 一书中谈到了出身家庭的观点

每个人都想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但不能选择父母。你只能发挥出你能发挥出的水平。"

然而,其实这种观点很少被大家认可。大家都会觉得,父母不仅给了我们基因,也给了我们命运!基于这样的想法,在我们的成长轨迹中,很容易把很多事情和出身家庭联系起来。

【/h/】比如,我们认为自己没有取得好成绩,没有变得优秀,是因为父母没有给我们创造好的条件,没有给我们丰富的物质成长环境,没有在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给我们很好的引导……很容易用出身家庭作为我们拒绝成长的借口。

(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h/】当我们成年后结婚生子,如果不能摆脱出身家庭的烙印,那么在处理家庭关系和抚养孩子上就会陷入一定的困境。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和原籍的家庭和解,也就是和父母和解。只有在和解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学会接受社会和自我,解决一切由出身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

(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被表扬的人越多,就越会形成自己没有能力的信念。因为表扬这件事是‘有能力的人对无能力的人的评价’。”这是《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的一点。这种观点反映了我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我们不敢太违背父母的意愿。

(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h/】在父母为自己好的原则下,我们总是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即使有时候这种行动的意愿从内心深处非常抗拒,我们通常也不会直接拒绝。

比如我的朋友陈骁,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扮演着对父母忠诚善良的大儿子的形象。在家里,我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不管弟弟多调皮,我总是按照他父母的意愿给他谦让。

直到他上了大学,认识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他才意识到出身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并不理想。和同学相处时,不知道如何拒绝;他想参加大学里的各种社团活动,但一直迟迟没有落实,苦于传统的成长足迹里再也没有个性标签的积累。

(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在意识到自己的出身问题后,陈骁并没有放弃自己。他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这个品牌:

改变从最简单的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开始。以前我总是第一个回应宿舍里的各种团体活动,但是在我决定改变之后,我开始分阶段拒绝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周末集体看电影,虽然心里很喜欢,但偶尔也会故意拒绝参与。

陈骁说第一次拒绝的内心压力很大,总是想拒绝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他不会被舍友孤立。但事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偶尔不参加一些常规的集体活动。偶尔会有一两次不随大流。室友根本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久而久之,陈骁的个性在室友甚至同学的心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比如很多同学觉得他不是很随意,有自己的个性。所以宿舍或者班级要举办一些小组活动,负责人会提前征求他的建议。陈骁对他同学心目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02

陈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一点:出身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但它不能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这个观点也可以用我身边另一个80后朋友的故事来佐证。这位朋友来自一个农民家庭,他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比如他说他读书的时候最怕交不起学费,四年的大学完全靠奖学金。

(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交不起学费?我也是农村家庭出身,家境并不富裕,但这种情况在我的生活经历中从未发生过。像我朋友这样的农村家庭,应该算是徘徊在贫困线上吧。

农村贫困家庭被打上了出身家庭的烙印,如果抑郁了,最终也是无效的。但是我的80后朋友,他不是这样的。他说自己先天条件很差,不能像很多人一样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只能加倍努力。大四那年,他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职业规划,提前进入职场的准备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直带着一种使命感在实践自己的职业规划。

(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努力是有回报的。前段时间他跟我说我人生第一阶段的目标实现了——三十多岁,年收入一百万。从他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目标感强的人更容易成功”,这不是一个苍白的鸡汤,而是一个道理。

“目标是努力的动力。很多时候,我会像猎人一样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人生哲学会鼓励我更加努力,但也意味着我会付出比别人多,会累。”这是80后朋友在实现人生第一个目标后发自内心的话。

03

最近在看一本《与父母的和解》,作者是台湾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许。在书中,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透彻分析了如何摆脱出身世家的烙印。

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她学习中文系,热爱文学、电影、唱歌、舞台表演。她一度认为自己会成为一名演员。但是到了高三戏剧班,老师发现她有“眼睛聚焦”的困难——不能把眼睛放在一个固定的点上,才能说好、演好。

【/h/】通过心理分析,徐的“眼睛聚焦困难”在于害怕被看穿,而这种心理的根源在于她的出身家庭。在她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因为工作经常不在家,母亲难免有事要出门。然后,她经常被留在南方家乡四层楼高的透明院子里,独自一人守着自己的家。

(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h/】对分离的不安总是让许在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中产生不稳定的依恋。每次离开父母,她都装的很独立很坚强,但总是担心父母会不会出事,再也不回来。外表看似坚强,内心却充满不安,却又深深害怕被父母看到。这样的矛盾心理直接导致了她的“眼睛聚焦困难”。

(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很长一段时间,许易浩也生活在对父母的怨恨中:愤怒的父母没有给她一个弟弟妹妹,怨恨父母不能很好地陪伴她,粗心的缺席造成了她的孤独……但怨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最终她选择了与父母和解。

在和解的过程中,许并没有成为表演者,而是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兼作家。

“父母在,人生还有去处;父母走了,人生只有回家的路。”一句富有人生哲理又略带伤感的话。不管我们对父母有多少抱怨,我们都应该从这一刻起停止彼此的仇恨,与父母和解,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标题:(教育问答)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4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