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崇尚礼仪。从小我们就听过孔融放梨造雪的故事。我们在家里和学校都接受了礼仪和礼貌教育。但是有几个中国的礼貌在悄悄地伤害孩子。

1。督促孩子们问好

每个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有礼貌。遇到长辈熟人,不仅会被夸懂事,还会有一张灿烂的脸。

所以很多家长经常督促或强迫孩子叫人,即使孩子不愿意,也急于给孩子贴上“太胆小”、“不懂事”的标签。

但这种方式总是适得其反,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

内向的孩子变得更怕人,躲在父母身后不说话;性格刻板的孩子甚至可能形成逆反心理,固执地拒绝说话。

【/h/】其实孩子不喜欢打招呼并不是不礼貌,只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当聊天的气氛变得友好轻松,和别人熟悉了,孩子就会卸下心理的防备,愿意和别人交流。

这种心理变化需要一个过程。

【/h/】如何让孩子学会礼貌的打招呼,父母不必太心急,应该在生活中以友好主动的方式问候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时候孩子不知道怎么称呼别人,也不知道怎么问候别人。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常用的称呼和一些礼貌用语。

【/h/】也可以在家玩角色扮演游戏,模拟问候和见人。

【/h/】孩子从心底里接受问候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并从中感受到愉悦,自然可以学会主动问候。

2。大的应该给小的让路

【/h/】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时,父母往往采用的解决矛盾的方式是“你是大孩子,让位给弟弟妹妹”,选择性地忽略大孩子的“为什么”和“为什么”。

【/h/】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面子,大人不问事情的原因,也不在乎孩子脆弱的心灵,不珍惜心爱的东西。他们从一个没有商量余地的法官的角度来丢弃这句话。

众所周知,这其实是在伤害孩子的产权观念和自我认同。

【/h/】特别是现在二胎放出来,很多大一点的孩子会在不经意间受委屈。

【/h/】古人云“兄弟手足相敬”,在教大孩子谦让的同时,也要教孩子尊重。

父母不应该把年龄和年龄作为处理矛盾的标准。他们应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等孩子冷静下来,耐心的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采取公平的措施。

3。面对请求,每个人都会来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经历。有一次带孩子去亲戚家做客。我孩子当时感冒了,亲戚比较热心。我给了我的孩子饮料和冰淇淋。

朋友婉拒过一次,亲戚却笑着说:“有什么关系?没事的。”另外,孩子们经不起诱惑,吵着要吃饭。朋友很担心,但是因为面子问题,没有拒绝。

【/h/】因为孩子吃了冷食,晚上回家症状开始加重,要去医院挂水。事后朋友后悔了:“我本来应该强硬一点拒绝的,孩子不会受这罪的。”

这种“礼貌”在生活中总是会表现出来。比如亲戚朋友爱孩子,亲亲抱抱。有些家长确实不喜欢这种表达热情的方式,但又不好意思拒绝。

锡耶纳在她二岁生日那天被一个亲戚吻了。从那以后,她开始每天脸颊出血,嘴巴慢慢溃烂,脸上长了很多水泡,让她很痛很痒,皮肤上布满了疮和脓。幸运的是,经过八个月的治疗,小女孩好了。

【/h/】与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分享,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当这些善意的要求或行为可能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时,父母应该采取坚定的态度:礼貌地拒绝别人,说明自己的想法。

【/h/】我相信,任何一个理智的人,在了解了情况之后,都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影响到原本的关系。

4。面对表扬过于谦虚

【/h/】古语有云“诡计多端,受益谦虚”,告诉我们做事要谦虚。当我们听到别人的赞美时,中国人和西方朋友的反应往往很不同。

谦虚是好事,但还不够,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比如别人夸孩子成绩好的时候,很多家长通常会回答“在哪,比他成绩好很多”这种谦虚的话。

【/h/】孩子听了之后容易产生怀疑,自卑:“我这么努力了,还是做不好。”“为什么我爸妈总是对我不满意?”,导致孩子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求是渴望被他人欣赏和赞美。”

【/h/】孩子年纪小,自我意识基本来自父母和身边的人。

成长中的孩子内心敏感。他们对自己的否定或接受往往取决于父母的一句话和生活中的一个细节。

【/h/】为什么不管外在条件还是综合素质,外国孩子总是表现出很好的自信和不卑不亢的风格?

【/h/】和外国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对他人的赞美和赏识教育有关。相比之下,中国孩子有点胆小,胆小,不够自信。

当别人赞美自己的孩子时,父母可以大方地接受别人的赞美。比如你夸孩子成绩好,家长可以回应说“孩子平时学习比较自觉,一直很愿意努力,所以成绩能保持一个好水平。”

【/h/】字里行间,我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他们的优异成绩表示肯定,孩子们也会在心里给自己一个很好的评价。

【/h/】父母的鼓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对激发孩子的后续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

礼貌是一个人社交和人际交往的基础。但对于这些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孩子的礼貌行为,家长要谨慎使用,做出选择,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标题:(教育问答)这几种伤害孩子的中国式礼貌,你也中招了吗?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