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家庭里,最可怕的是有一个抑郁的父母,因为你这么抑郁,孩子怎么敢开心?

敏是我多年的老同学,老家人。10多年前留学,“异乡生人”拉近了我们之前的距离。

【/h/】毕业几年后,我们离开最初工作的小镇,来到苏州。恰巧不约而同,再一次,“在异乡如陌路”,关系更近了。

【/h/】工作忙,见面机会不多。然而,我们是这个城市里可以随意向对方借钱的人。

他们一开始都住在市区,一年能见一两次面。后来我搬家了,再也没见过。偶尔微信电话也总是不在一个频道。她觉得我“不务实”,我觉得她“太务实”。

我预约了那天来我家。

她对我的房子做了一些评论。总结如下:1。地板太黑了。2.床垫太硬了。3.不应该使用饮水机。4.高压锅应该淘汰。5.阳台上的花太多了。6.家里东西太多了。7.水槽没有很好地升起...

我对她的评价只有一个:你这么多年都没变。

说实话,我没生气。

【/h/】我对我的住所很满意:房子布局很棒,楼层不高,采光好。地板又黑又脏,床垫硬又对腰好。纯净水味道不错。我喜欢种花种草。烟花屋东西多,水槽抬高,洗碗不累...

以前这种评价会给我的居住感觉蒙上一层灰。

因为妈妈就是这样,她总能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受她影响,前30年我很不开心。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阴影,我只是背对着阳光。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不开心,只知道生活处处不开心。很多地方不如别人。比如不如邻居的大花好看,收入不如二丫高,已婚男人不如同学的三姐有钱,孩子不如四个女孩的孩子聪明。等等。

【/h/】当你真的比较伤自己的时候,即使是八月正午的烈日,也不会让你的心干涸。

闵说她中学的女儿天天和她作对。要么她唠叨,要么食物不好吃。总之,关系紧张,有各种波折。

青少年叛逆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叛逆代表成长,孩子在整合自己,想做自己。叛逆好,融合好,后期发展好。随大流,没有主见和自我意识的孩子是没有前途的。

【/h/】我给闵的建议是,多学习一些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学知识,尽量去理解女儿,这样沟通起来更容易。她犹豫不决。

我是那种觉得一个孩子的所有问题都离不开父母的人。

有时候,孩子会受到指责和批评。其实这种指责和批评更多的是把对自己无能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会做一些调整。

身边有人嘲笑我,三十多岁的人去学心理学。只有有心理问题的人才能学心理学。

-看,我们从这个环境一路走来。如果你做了和别人略有不同的事情,你会被嘲讽或者被打击。

【/h/】闵还说我花那么多钱学“没用”的东西“不务实”。

我只是笑笑。殊途同归。

【/h/】如果人生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只是为了挣钱、吃饭、睡觉而去工作,那么我们就错过了最好的时光。

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比他们做什么更重要。深思。

你可以做一个快乐的理发师,也可以做一个抑郁的工程师。可以是焦虑的部门主管,也可以是快乐的普通员工。你可以是一个全能的老板,也可以是一个顺从的人。回到家,你只有一个身份,开心的爸爸妈妈,或者阴郁的爸爸妈妈。如果你快乐,你的孩子也会快乐;如果你情绪低落,你的孩子会不开心。

(教育问答)你过的这么郁闷,孩子又怎么敢开心?

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看世界的窗口。

透过这扇窗户,他可以看到鲜花和垂柳,以及荒凉和干草。生活总是伴随着鲜花和荒凉,垂柳和干草。人们有选择地观看。所见即所得。

我们都说我们爱孩子。如何去爱?给她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衣服?最好的玩具?最贵的早教班?

我不这么认为。最好的爱是,即使瓶子里的牛奶都洒了,孩子也可以欢呼:哇,奶瓶还在!这么说,好像有点奇怪。然而,在生活中,如果你不犯错,你会少很多快乐。

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至少在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你还可以笑着说,没事,我还在。至少,这样的人不会患上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自伤或人身伤害。因为他总能看到事物的光明面,总能面对阳光。

现在,我和妈妈在一起。不是她引导我看影子,而是我引导她面对太阳。

妈妈总说人生不幸多,没什么好开心的。总是羡慕别人。很好,很好。

我告诉她,自从我和哥哥出生后,就没有疾病和灾难。即使生活贫困,也是时候了,每个家庭也是。

作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弟弟从小就不用担心,学识渊博,孝顺父母,成绩优异,博士毕业。它实现了“身体亲肤,父母不敢损,孝之始。”也实现了“站在大街上为后人扬名以示父母孝道”的小范围。

作为女儿,我立正,有幸福的家庭,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有一颗回报父母恩情的心。

我父母六十多岁了。他们身体健康,没有慢性病。

这种情况不好吗?

我真的觉得上帝对我们很好。

【/h/】另外我同学闵十年在苏州买了四套房。王先生为人正派,待遇优厚。有稳定的工作。只有一个女儿。但是我经常抱怨我的生活,我的丈夫和我的孩子。

我妈会说,你看敏。都是同学。人是怎么混的?再看看你。……

我会生气难过,然后和她大吵一架。

但不是现在。因为我有孩子,我不希望孩子变成只能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的人。我也不希望孩子在和别人比较中伤害自己。

我知道生活的乐趣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感受到多少。

【/h/】多感受,少比较,能力和快乐就来了,孩子的心就开了。

标题:(教育问答)你过的这么郁闷,孩子又怎么敢开心?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