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父母教育孩子,是让孩子聪明懂事,但不能把自己的行为意识强加给孩子。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可以决定做什么。

在超市里,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和他的妈妈站在收银台旁边。收银台前有许多棒棒糖,孩子们伸手可及。

孩子伸手去抓糖,妈妈从孩子手里接过糖,拦住他:“不要。”孩子又伸手去拿,母亲一把抓住,放了回去。这时“不要”增加了八度。

拔河进入第三轮时,孩子开始愤怒地哭喊。妈妈打孩子的手去抓糖,孩子拉着妈妈的手狠狠咬了一口。于是,母亲抓起孩子拼命摇晃,又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你这个不听话的坏孩子!”

看着哭泣的孩子,心里百感交集。为什么要说孩子“不好”?是因为他想要他喜欢的棒棒糖吗?不,这不是小孩子的天性吗?是因为他咬回了他妈妈吗?不,他不是自卫时的自然反应吗?

显然,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孩子的“坏”和“不听话”只在于他没有遵从自己的意愿,而不在于他的无知。毕竟服从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前者注重服从,后者注重沟通和理解。

【/h/】孩子听话,父母放心后,安心怎么办?

平日里,孩子不听话被骂的声音经常萦绕在耳边。孩子小,为了避免惹上麻烦,他们有必要讲道理。然而,有些父母给孩子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服从自己的指示,作为“不服从”的标准。

【/h/】没错,孩子做了,父母放心了,但是之后呢?其实久而久之,有些孩子会变得特别在意周围人的评价,逐渐形成一种迎合环境的心理模式,但很难回忆起自己的情感需求,不再愿意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

【/h/】而当这些需求更加强烈,孩子没有释放出来的时候,那么这种内在的能量就会失去控制,失去控制的能量最终会投向自己甚至社会。

2010年,詹妮弗事件在中国世界引起轰动。詹妮弗很努力,很听话,这么好的一个听父母话的女孩,但是最后还是雇了三个人杀了父母...珍妮弗小时候学习压力很大,晚上10点以后才能睡觉,所以学会了自残来缓解。

【/h/】初中毕业后,詹妮弗因为没有拿到优秀的奖牌,开始厌学。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假装一直努力工作。身边的女同学会化妆,她不会,因为不允许;不准她随意出门,不准去同学家,更不准谈恋爱...她的父母把她囚禁在理想的牢笼里,用过度的爱和保护筑起了城墙。

(教育问答)那个听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詹妮弗无法表达,无法反抗,难以消散的愤怒让她挣扎,变得疯狂,内心越来越分裂。

【/h/】朋友辛得知这个消息后,回头看到了同样的一幕:在一个小笼子里,手脚被捆住,伸不开。

【/h/】昕从小就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性格文静,从不违抗父母。当大多数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她继续听父母的话,没有自己的意见。大学毕业后,她与社会相遇,屡屡碰壁。哭过之后,她跳出来看自己:依赖性强,害怕思考,自主性差……她想有所突破,但是被恐惧吓住了。

(教育问答)那个听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任何一个新事业的开创,都会被“无路可走”所逼迫,也需要很多“知山有虎,向虎倾斜”的冒险精神。但是好孩子往往缺乏这种精神,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操纵,没有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优势。

小学毕业,二十多年过去了。按照计算,现在只有那些当时让父母伤透了心的“调皮”孩子带头了,他们以一种不惧任何人的英气成为了商界的潮流引领者。

这个方法很有效,但是很容易导致孩子情绪罗盘的破坏

“我小时候好像从来没有做对过,因为我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符合父母意愿的。“我的朋友乔向我倾诉。如果她表现出恐惧,就会被嘲笑;如果她大声喊叫,会被批评粗鲁;如果她否认父母的话,就会被勒令:“闭嘴!”如果她继续争论,她会被痛打一顿。

(教育问答)那个听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更重要的是,乔必须总是向他的父母道歉,即使她没有错。

她还记得7岁的时候,她妈妈未经乔允许就把她的洋娃娃送给了她的表妹。乔得知此事后,泪流满面,立刻引来她母亲“自私”的训斥。她被锁在房间里,还没来得及出去就承认了错误。最后,乔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但是我妈妈还是不放弃。为了治愈乔的“坏习惯”,乔必须努力弥补——洗碗和叠衣服...经过这一切,我妈愿意做出和解的姿态。乔在成长过程中,只要不听话,妈妈就会整天不理她。而这是乔最不舒服的地方。她宁愿迅速承认自己的错误。

(教育问答)那个听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h/】为了让孩子听话,这种冷眼高压的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却导致了乔情感罗盘的毁灭。读书时,朋友发脾气,乔会深感愧疚;婚后,如果丈夫心情不好,乔会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现在,乔很难在生活中真正找到自己的本性——她到底是谁,她需要什么。她只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她试图迎合除她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教育问答)那个听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h/】其实孩子敢于在你面前表达自己的欲望,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接受他所有的情绪。这种无条件的爱和教养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h/】相反,他在表达正常感情的时候,得到的是你的训斥,他会逐渐失去对自己真实感情的信任,需要通过别人告诉他该怎么感受。

【/h/】如今很多婚姻都被破坏了,主要是因为这些夫妻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可爱的女生默默抱怨自己负担重,付出太多,却不让对方知道,因为她们有自己的要求。

你想用爱制造一个孩子,却发现这样更伤害他

几乎每一代孩子都被要求听父母的话。从小到大,他们父母最大的赞美就是“乖”“听话”。为了得到表扬,他们学会了压抑真实的情感来满足父母的期望,牺牲真实的思维来服从父母的教育。

父母用一个指令把它们框在一个看不见的笼子里,然后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扯下它们的翅膀,但是长大了就怪它们不起飞...这一切,也许,父母永远不会明白,他们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h/】表姐四十多岁,每次打电话,姐姐总是催她结婚。有一次,表哥受不了了,说:“我自己来处理。”她妈妈问:“你怎么这么自私?你考虑过我们的感情吗?遇到熟人,别人问起你,我不好意思说。你这么大了还不结婚,你不给面子,我就不给面子!”表哥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教育问答)那个听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h/】其实妹妹并不知道,小时候的表妹,在严厉专制的保护下,成年后害羞内向,甚至连和异性亲近都那么难。

【/h/】前天表哥在我微信评论里写了这段话:“教孩子懂事,不要强迫孩子服从,服从不是一个优秀的性格特质。活得像我这么无聊,今天应该找不到男朋友了。”看完就哽咽了。

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些知名人士的痛苦,我突然想到,作为一个家长,也许我最不能承受的痛苦不是孩子身体和皮肤的痛苦,也不是看到孩子希望破灭时内心的痛苦,而是第三种痛苦——你想用爱来制造一个孩子,但最终,你发现对他的伤害更大。

标题:(教育问答)那个听话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