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和孩子交流是个好方法!直视孩子,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不要用长辈的方式和他们交流。孩子会害怕,会叛逆。

不久前,一位家长在幼儿园目睹了这样一幕:3岁的儿子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老师看到了,马上走过去,蹲下来,正面看着他,轻声交流。孩子点点头,安静了下来。

“我家孩子太吵了,什么都听不到。完全不合理。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你在家是怎么和孩子沟通的?」

“就是这样。」

父母叉腰,竖起手指,开始说教。

“下次蹲下来可以试着和孩子交流。」

为什么孩子们不听?

试着蹲下来

为什么小孩子站着不听,蹲着不说话?再来看两张图的对比。

这个对比图在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培训中经常用到。你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当一个成年人以站立和蹲下的状态与孩子交流时,孩子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

站着和孩子说话,从孩子的角度看,你就相当于一个巨人。

和比自己高一倍的人说话是什么感觉?

我们幼儿园的新老师会玩一个体验游戏:一个老师坐在地上,另一个站着,然后让他们说话,问他们感觉如何。

【/h/】坐着的老师告诉我们她“很不舒服”“很累”“脖子疼”“有时候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真想马上结束对话”。

这些都是我们低头看孩子说话时的感受。

【/h/】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怎么和孩子讲道理、交流,其实他们都很难集中精力听我们说话,看我们的表情,更别说理解我们在说什么了。

试着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看着孩子的眼睛:

【/h/】孩子会觉得现在妈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我说话,我要认真听;

孩子能更清楚地听到妈妈在说什么;

孩子通过观察母亲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来学习发音;

孩子感到被倾听和尊重,更愿意与母亲合作。

【/h/】显然比做一个“唠叨的女人”,千百遍的说孩子不想听更有效。

觉得孩子“胆小”“淘气”?

试着蹲下来

蹲下也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

【/h/】有些家长经常会问:为什么孩子“娇气”“胆小”?

【/h/】宝宝每次去商场都要抱着。他不走也能走。

【/h/】我带宝宝去操场,大家都在滑梯上玩,她却因为太胆小不敢去。

趴下,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就能明白为什么了。

成年人的路似乎很短,但在孩子眼里却是无限长的;

【/h/】大人能轻松驾驭的滑梯,在孩子眼里是那么高耸;

【/h/】在孩子眼里,只有密集的双腿,充满压抑和紧张。

【/h/】我们会帮助孩子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判断,认为一切都很简单,但很多事情真的不是孩子那么容易做的。


【/h/】很多家长也会提到孩子太调皮,总是和自己过不去。

【/h/】家里不玩新玩具,忙着钻桌子和墙角;带孩子去旅游,看风景,他们没兴趣,走走停停,就玩石头,看虫子。

趴下,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

对于孩子来说,眼前的物体更有吸引力,房子角落里的桌子和腿都是探险的城堡。眼前的花、植物、昆虫、沙子比远处的风景更有吸引力。

【/h/】这样的话,玩什么,去哪里真的无所谓。一起蹲着看植物和动物玩沙子也很有趣。

你觉得孩子“不承认错误”吗?

试着蹲下来

我经常在公共场所看到这样的场景:

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们沉默时害怕哭。父母看着他们更生气:“你听了吗?你为什么不说话?!」

如果这个时候有镜子,父母可以从抬头的角度看自己的表情。多恐怖啊。

抬头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时,大人们愤怒地挥舞着双手,孩子们只是害怕。他们哪里敢回复?

【/h/】有家长说:我也知道对孩子吼不好,尤其是在外面,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这个时候也可以试着蹲下。

当你蹲下来直视孩子的时候,看到孩子委屈可怜的小脸就不会那么生气了。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h/】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平静情绪,和孩子交流,比大吼大叫更有用。

趴下

只是开始

当我和很多家长提到蹲下的方法时,大家都会觉得有点难。

的确,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可能会有些尴尬,但是习惯了之后就会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我们和别人说话不玩手机一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武断的下结论,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当然,蹲下或直视孩子的眼睛是理解孩子的一种形式。通过这些行为,孩子觉得自己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当孩子得到理解和尊重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坚信“爸爸妈妈不会因为我的错误而爱我”,也会学会如何更好地尊重身边的人。

标题:(教育问答)想知道孩子的内心,一个动作就可以了!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