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预防接种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疫苗接种是卫生领域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工作之一,也是各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重要的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成功消灭;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在世界范围内大幅下降。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中国自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降低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破伤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00年,中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14年的0.32%,有3000多万人因接种而慢性感染乙肝病毒。乙脑和流脑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乙脑和流脑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2。中国有哪些与疫苗接种相关的法律制度?

【/h/】为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目前,我国预防接种管理的法律制度依据是《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疫苗储运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条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识别办法》等。《条例》对疫苗流通、预防接种、保障措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确定政府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保障机制;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规范接种单位的接种行为。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3。国家免疫规划中疫苗如何分类?

根据《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公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时添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用于紧急接种或者群体接种的疫苗;第二种疫苗是指公民自费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目前第一类疫苗主要是儿童常规免疫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脱细胞DTP疫苗、DTP疫苗、麻疹疫苗、麻疹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甲型流脑疫苗、a+c型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除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外,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病疫苗也进行紧急接种。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4。疫苗有什么特点?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多高?

毕竟疫苗对人体来说是异物。同时诱导免疫系统对特定疾病进行保护,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少数接种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大多可以自行痊愈或只需一般治疗,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发热、疲劳等症状。不会对受者的组织、器官和功能造成损害。可能只有少数人有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异常反应是指在实施标准化疫苗接种期间或之后,合格疫苗对受者组织、器官和功能造成的损害。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严重,需要临床治疗。近年来,我国每年接种疫苗约10亿剂,但经调查诊断,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严重异常反应很少,发病率很低。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5。接种疫苗安全吗?

免疫规划是针对健康人群的,其安全性一直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疫苗注册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投入使用前应实行严格的批量发放制度。预防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都有完整、科学、规范的要求,确保预防接种安全。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预防接种是指按照疾病预防控制规划使用疫苗,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预防接种技术人员为合适的接种对象接种疫苗,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h/】表面上看,接种疫苗主要是给易感人群打疫苗。其实在提高个体免疫水平的同时,也一定会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于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当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传染源入侵,由于大多数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并受到免疫保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几率大大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链被人为阻断,传播范围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了传染病传播和蔓延的可能性。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6。疫苗接种服务的管理要求是什么?

【/h/】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单位应当具备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以及符合疫苗储运管理标准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储存系统。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为规范疫苗接种管理,原卫生部颁布了《疫苗接种工作规范》,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颁布了《疫苗储运管理规范》。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疫苗规划、仓储管理、冷链管理、疫苗接种服务等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需要,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规则,并组织了日常工作考核。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各级疾控中心负责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的技术指导,承担疾病疫苗的监测和控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需求计划的制定、冷链的管理和维护、疫苗的发放和指导、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接种率的监测、人员培训和社会宣传动员等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负责本单位的疫苗和冷链管理,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按照国家制定的免疫程序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7。疫苗是如何供应和分发的?

【/h/】第一类疫苗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采购,分步配送,或者由有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冷链条件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h/】二类疫苗可以由疫苗生产企业向疾控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供应,疫苗批发企业也可以向疾控机构、接种单位供应疫苗。此外,县级疾控机构也可以向接种单位供应疫苗。疾控中心和疫苗接种单位在采购疫苗时,应向有资质的企业采购疫苗,并取得相关证明文件。同时,疫苗的采购和配送需要严格登记,记录疫苗的品种、规格、制造商、批号和数量等关键信息,并要求在疫苗到期后2年内保存备查。在一些地区,疫苗仓储也进行信息系统管理。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应遵循相同的冷链储运标准和要求。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冷链系统,覆盖了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疫苗接种单位。疫苗一般储存在冰箱和冰柜中,而冷藏车或冰箱用于运输。无论是储存还是运输疫苗,都需要记录温度状态,以证明疫苗处于合适的冷链温度。疫苗冷链储存和运输温度的记录数据应在疫苗过期2年后保存备查。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8。既然接种疫苗有风险,为什么我国要如此大力推广接种疫苗?

【/h/】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小于未接种导致的传染病传播风险。在免疫之前,我国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非常高。自免疫方案实施以来,疫苗接种降低了大量儿童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破伤风发病率,并防止了数千名儿童死亡。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发病率用来说明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每年报告约20,000-43,000例脊髓灰质炎。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逐年下降,自1994年10月以来未发现本土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从1950年到1965年,我国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590/10万,其中1959年发生全国范围的麻疹疫情,发病率高达1433/10万,每100例麻疹患者中有3人死亡。自1965年疫苗广泛使用以来,麻疹的流行强度大大减弱。通过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和免疫规划,近年来麻疹发病率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9。乙肝防控有哪些显著成效?

【/h/】通过实施乙肝免疫策略,新生儿乙肝疫苗整体接种率大幅提高,从1992年的不到40%提高到2014年的95%以上。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为0.32%,比1992年的9.67%下降了97%。通过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2012年5月,我国正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认证,实现了将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降至2%以下的目标。这是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据估计,自1992年以来,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儿童人数减少了3000万。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10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白喉等传染病的控制情况如何?

【/h/】随着乙脑疫苗的广泛应用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目前,我国报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已降至0.1/10万以下。流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发病率也逐年下降。2014年我国报告的流脑发病率仅为0.01/10万。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国每年报告的白喉病例数以万计。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白喉发病率显著下降。目前我国已多年无白喉病例报告,近几年也无白喉病例报告。在使用疫苗之前,百日咳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和死亡原因。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百日咳发病率超过100/10万。在1959年和1963年,将近1万名儿童死于百日咳。目前,百日咳的发病率已降至万分之一以下。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11。如何监测疑似接种异常反应?

【/h/】目前,我国已建立疑似异常接种反应监测系统。接种疫苗后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需要报告和监测。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单位及其履行职责的人员。如有必要,应报告和调查任何疑似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和处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预防接种工作标准》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识别办法》执行。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根据相关规定,医疗机构、预防接种单位、疾病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履行职责的人员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在报告范围内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包括接到报告人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应按要求及时向报告人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控机构收到报告信息后,应当通过网络向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各级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可以通过本系统对报告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2010年12月和201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对中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进行评估。评估表明,我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要求。

12如何调查诊断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工作标准》(以下简称《工作标准》)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识别办法》(以下简称《识别办法》)中有明确规定。

【/h/】关于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和诊断,由于引起接种异常反应的因素非常复杂,《国家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明确规定,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成立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负责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和诊断。专家组由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检验、药学、法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受试者、接种单位和疫苗生产企业对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的,可以自收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申请疫苗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鉴定费由申请人提前支付。经鉴定,一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由国家支付,二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由相关疫苗生产企业承担。不属于异常反应的鉴定费用由提出鉴定的申请人承担。)需要注意的是,鉴于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比较复杂,对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和诊断需要时间,不会马上得出结论。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得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出调查和诊断结论。对于疑似异常疫苗接种反应导致的死亡事件,需要进行尸检才能得出结论,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13我国近年来报告的异常接种反应发生率是多少?

【/h/】根据近几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国家报告数据分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数量无异常增加,异常反应发生率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其他国家基本一致,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预期发生率范围。

不同品种疫苗对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不同。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显示,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骨髓炎和播散性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000/100万次、0.01-300/100万次和0.19-1.56/100万次。乙肝疫苗致过敏性休克1-2/100万剂;麻疹/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引起的热性惊厥、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非休克)、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330万/100万次、30/100万次、10/100万次、1/100万次和< 1/100万次。破伤风疫苗引起的臂丛神经炎和过敏性休克分别为5-10/100万次和0.4-10/100万次。全细胞DTP疫苗引起的癫痫、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800-570/100万次、200/100万次、0-1/100万次。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14哪些情况不属于异常接种反应?

【/h/】一、疫苗本身的特性导致接种后的一般反应;二是疫苗质量不合格对受者造成的损害;三是接种单位违反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南和接种方案造成的损害;第四,受者接种时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疾病耦合;第五,受者有疫苗手册规定的接种禁忌。接种前,受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接种疫苗后,受者原有疾病复发或恶化;第六,个人或群体由于心理因素产生的心理反应。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15接种疫苗后的耦合综合症是什么?

【/h/】在不属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6例病例中,耦合综合征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耦合综合征是指受者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有未发现的基础疾病,在接种疫苗后巧合发生(复发或加重),所以耦合综合征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耦合率越大。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16接种疫苗有哪些禁忌症?

【/h/】目前除狂犬疫苗外,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症。通常禁忌症是患有严重的器官疾病,尤其是活动期;急性传染病正在升温;免疫缺陷儿童不能接种活疫苗,因为对疫苗成分过敏。有明确禁忌症的情况下,确实是不可能接种的,应该在孩子生病后再接种。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17接种疫苗能保证没有疾病吗?

【/h/】疫苗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者个体差异,少数人接种后无保护,仍有可能患病。另一种情况是耦合疾病。如果接受者在接种疫苗时恰好处于疫苗所针对的疾病的潜伏期,那么在疫苗没有产生保护作用后,疾病仍然会发生。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18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如何补偿?

接种疫苗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健康,而极少数人承担异常反应的风险。《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充分考虑了接种者的权益,规定对因异常反应造成严重损害的,给予一次性赔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一类疫苗引起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省级财政安排,二类疫苗(自费接种)引起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生产企业承担。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异常反应是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造成的,这是必然的;异常反应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不是疫苗质量问题造成的,也不是实施失误造成的,各方都没有过错。免疫屏障是通过疫苗接种建立的,保护接种者及其周围的人。所以,给受助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并不是补偿。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19接种疫苗前需要常规筛查?

【/h/】每种疫苗的禁忌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特殊的禁忌。一般的禁忌只能通过询问或者简单的体检来判断,不可能筛查所有禁忌,筛查费用昂贵;国际上不建议在接种疫苗前对所有禁忌症进行常规筛查。

20。公众会对疫苗安全产生什么影响?

2003年8月,在尼日利亚,有人毫无根据地声称,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是不安全的,会导致儿童成年后不育。这导致尼日利亚北部两个州暂停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其他州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者的比例也大幅下降。因此,尼日利亚北部爆发了大规模脊髓灰质炎,影响到该国许多以前没有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其他地区。疫情最终使尼日利亚成千上万的儿童瘫痪,并导致疾病蔓延到其他19个没有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许多孩子不得不面对终身残疾的悲剧,这本来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避免。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日本、英国等国家曾出现过因传播疫苗接种虚假信息导致疫苗接种工作无法开展的情况,导致空白区免疫接种,人群免疫屏障存在漏洞,可能导致传染病疫苗爆发。


21。父母接种疫苗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父母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带孩子到政府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接种门诊进行接种,并在接种前向接种人员提供接种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接种后如遇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接种疫苗前,家长应特别注意儿童是否患有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在接种员的指导下进行接种。比如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家长要配合接种人员,做好新生儿健康状况和一般健康检查的查询工作,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足月出生、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评分、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患有某种疾病等。,让接种者正确掌握接种禁忌症,决定是否接种。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22。儿童在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接种疫苗?

【/h/】急性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发烧,特别是发烧37.6℃以上或有其他明显症状的孩子,应暂停接种。儿童康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接种疫苗。此外,如果儿童处于急性疾病的发作期或恢复期,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推迟接种疫苗,直至儿童康复。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过敏体质:部分孩子有过敏体质,容易被家长忽视。过敏体质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偶尔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不良反应。所谓过敏体质,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些物质,使其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及相应的症状,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如果在过去的疫苗接种中发现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接种。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接种后效果不如健康人,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尤其是接种活疫苗时。严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如果儿童容易反复细菌或病毒感染,常伴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则应怀疑有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在接种疫苗时应特别小心。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神经系统疾病:给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接种疫苗是危险的,因此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如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惊厥或惊厥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仔细接种疫苗。

23。接种疫苗期间耦合疾病的概率有多大?

以儿童耦联症为例。中国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0-4岁儿童两周患病率为17.4%。因此,即使接种疫苗是安全的,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每100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有17名左右会患其他疾病。他们所患的疾病虽然与接种无关,但与及时接种密切相关,很容易被误解为对接种的异常反应。然后,以一个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1600万;按照这个计算,中国每年约有17万新生儿死亡,也就是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根据我国乙肝疫苗免疫规划规定,乙肝疫苗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按照75%的及时接种率计算(出生后24小时内),每天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死亡人数约为350人,即我国每天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可能发生350人死亡。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24。疫苗的热点挑战测试是什么?

【/h/】疫苗的挑战性试验是指疫苗受到温度、光照、振动、反复冻融、甚至氧化等各种严峻的挑战,从而判断在什么条件下仍能合格,疫苗对环境的适应性如何。

为了保证疫苗的质量,对疫苗进行了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测试,该测试贯穿于整个药物研发阶段,以及药物上市和上市后研究。大部分疫苗在获准注册上市后,出厂前都要按照中国药典规定进行37℃加速稳定性试验。也就是说,疫苗在出厂上市前在37℃放置一段时间(2天到4周不等)。如果有效成分含量的下降值(如活菌数、病毒滴度或效价)在可接受范围内,且整个疫苗仍合格,则可判定该疫苗为合格产品。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h/】根据不同疫苗的特点,37℃下的攻毒时间各不相同。中国药典(2015版)对疫苗37℃加速稳定性检测时间的要求是: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检测48小时,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检测72小时。乙脑减毒活疫苗、冻干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森林脑炎灭活疫苗、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水痘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分别检测7天,皮内注射卡介苗检测28天。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还需要7天的热稳定性试验。

(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标题:(教育问答)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宣传资料

地址:http://www.dytyjr.com/new/11235.html